(无论是游学还是留学,关注我们好处多多欧~)
(同学们在工程物理课上,成功制作了过山车)
视频中的同学们,是在做四驱车的比赛或游戏吗?NO,NO,NO,他们正在:交!物!理!作!业! “我们组装好后就开始让小车在车道上滑行,刚开始几乎是试一次失败一次,但是大家都没有气馁,仍然饱含希望的注视着那辆小车,终于,在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的时候,成功了!大家一起高呼,一起拍手,一起欢笑!这就是合作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即墨28中,宋Fei) 2016暑期,二十四位中学生,在博鸿教育带领下,前往美国公立大学综合排名第一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体验别开生面的纯美式物理课堂!

破冰游戏
唯美的风景,似乎常常出现在叙事片的开头,但是片中这24位主角的心情,可不似这风景一般秀丽:磕磕绊绊的英语口语,彼此陌生的同学,叫不上姓名的老师,哎,内心的小忐忑还真不知从何说起呢!嘿嘿,别紧张,伯克利的老师自有妙招: “金发碧眼的外教带我们下了楼,要求我们用几根棍子和几个塑胶套要尽可能地拼高。我们尝试过很多方法——搭成三角形在继续往上搭,搭成正方形在逐边增加,打了就掉,掉了就拆,以失败告终。外教走了过来,双手攥住棍子,只轻轻一扭,我们最后达成的三棱立体,就形成了一个稳固的旋转体稳稳地立在了地上。这一小小的举动,给了我很大的触动。”(青大附中,王Shuran) 一个简单的破冰游戏,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思考与合作,放下了羞涩,而中英文的语言壁垒也悄悄消弭。大家在建立友谊的同时,也见识到了美国教育对创新思想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善于放手的美国老师
度过了“万事开头难”,伯克利的工程物理课程就此拉开序幕。老美的课程套路,是先告诉大家课程目的——就是我们在开场的视频中所看到的: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搭建一个完整的过山车车道。以国内的初中常规物理教程标准而言,似乎有点不可思议,那么,要完成这个“impossible mission”,老师会怎么做呢? “老师只讲出大概的思路,具体的步骤则需要自己动手操作实践,自己体悟领会。例如老师告诉你tension(向外拉力)和compression(向内拉力)后,需要你自己去测量,而不像填鸭式地直接把知识塞给你。”(青岛26中,项Borui) 老师引导,自主学习,听起来不错,但是……谁也不是生而知之的呀!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疑问,善于“放手”的美国老师,会帮助解决嘛? “外国老师很乐意回答我们的问题,但他从不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而是讲出思路、方法,让我们自己理解、思考、解决。这激发了我们的思考欲望,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使我们能融入国外的课程,使我们的大脑更加活跃,从而创新。”(青大附中,张Yuhe)
激发探究创新
正如张同学所说,激发自我思考,才是创新的关键。那么,问题来了,自我思考和动手的过程,难免会出现偏差,此时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呢? “美国老师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呢?举个例子:在建造桥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一个长条状的塑料棍,和几个圆盘样的东西,用螺丝钉紧紧的链接在一起。然而我们忽略了塑料棒平面和凹面的抗压能力是不一样的,老师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而是分别用两种表面做了两个三角形,分别挂上一个1.5千克的秤砣,从而看出在抗压能力上,平面略强,凹面偏弱。随后我们便改变了桥的结构,效果显著。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形象生动,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改错,并且不会挫伤学生们的自尊心。”(青大附中,廖Zhuoran) 实践出真知,是伯克利物理课堂的基本要求,而探究式的思考问题,则是课堂的关键。自己动手,自主思考,自我纠错,正是这所课堂的魅力所在。然而,这却不是伯克利课堂的全部,要知道,学会团队合作尤为重要。 “我逐渐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开始,我们三个人各做各的,没有配合,导致我们队的速度是最慢的。但我们在总结后,懂得了团队配合的重要性,所以在最后几天,我们互相配合,一个人负责描绘,两个人构建桥梁,最终成为第一个完成了桥梁的小组。”(青大附中,于Minghao)自主思考
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同学们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并就中美教育的区别,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美国的课堂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回答问题不需要站起来,提问也不一定需要先举手,这使我们在课堂上更加放松,对课堂不再害怕,更加有利于投入课堂,愿意积极思考问题,能得到更多。美国的教育理念也与中国不同,因为没有那么多的规矩,所以美国老师不会因为学生“破坏”课堂而大发言论,美国更倾向于是学生的课堂而不是老师,不需要老师清楚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之后再反复提问练习,在美国课堂上是学生自己与组员合作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只负责引导,最终得出这节课所学。换句话说,如果课堂是舞台,那么在舞台中间大展身手的将是学生,这可以让学生对得出的知识点印象更深刻。”(青大附中,孙Jiarui)
-
如您对游学或留学有任何咨询,请致电0532-85899108
-
您也可以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输入您要咨询的内容,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为您回复。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