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dith
毕业于港大 | 北美硕士在读 | 博鸿澳洲、美国游学优秀学员

2018-11-02

学习方法 | 港大学霸教你如何有效学习

不错,体制是在那里,但是你对待学习的心态直接决定你对体制的个人体验。同一体制下,适当调整自己的心态,也可以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

全文4959字,预计阅读时间16分钟。

学习方法

分享到微信
博鸿注:2017年6月12日晚20:00-21:30, 香港大学学生闫Junran在博鸿教育沙龙群分享了如何有效学习的方法。
闫Junran也是博鸿教育游学优秀学员,分别于初一寒假、初二暑假参加了澳大利亚、美国两次游学。

以下是分享的全文内容:

叔叔阿姨好!

我是闫Junran,很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厚爱,首先我想特别感谢一位我的恩师,王老师@四叶草,这么多年她一直关注着我的成长。

一路走来,我遇到了很多好的老师,一直心存感激,感谢老师们早期对我的点拨和引导。

最开始先介绍一下我的背景吧。

我在内地是从小学一直上到初二。初三那年去了香港读国际高中,是美国的学制,我9年级(相当于初三)入学,12年级(相当于高三)毕业。得益于我初中时期研究出来的学习方法,我在那边适应的也不错,年年拿各种校长荣誉奖,毕业的时候平均GPA是年级第一,还做了个毕业演说。

高中毕业之后,我又上了香港大学,主修分子生物,后来又选了个第二主修英语文学。虽然港大的GPA并不好拿,还是一直保持着4.0左右的CGPA。目前将要升大四。

我下面要分享的这些心得,对我帮助很大,但是对所有学生不一定都适用,所以仅供参考。

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针对自己的性格和特点为自己量身打造出适合的学习方法。

对学习的兴趣

说到学习,很多同学是抵触的心理。

多年的应试教育下,他们已经丧失了当初对学习的兴趣。很多家长和老师“为了孩子的前途”,抱着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去逼迫孩子日夜的刷题,上一大堆辅导班,这样孩子自然就把学习当成了苦差事。

我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吧。有个同学,是个内地来的大学霸,据说最近还收到了某常青藤硕士offer。问题是这么牛的人 ,一学期了我在班里都没见过他= =。他说他从来没来上过课,因为讲课讲得太烂了,考试出题净抠死角,逼着人死记硬背,看人家美校考试怎样发散性思维云云。把体制批判了个遍。我听了就没说话,因为我不同意。

他是个国内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他觉得听讲没用,临考前3天通宵背完一科算完。我就没觉得这课多烂,因为我上课认真听讲提问,考试前安排出5-7天时间,认真看完每个ppt,理解透彻,自己给自己出题检测。一天也没熬过夜,进考场照样拿A。不但维持了对学习的兴趣,而且记忆比突击背牢固得多。

不错,体制是在那里,但是你对待学习的心态直接决定你对体制的个人体验。同一体制下,适当调整自己的心态,也可以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

所有人小时候,都对世界有着浓厚的好奇心,这种求知欲就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可是逐渐的,动机被替换了,变成为了考试/分数/升学而学习。

自发主动的行为变成了被动的交差,孩子很容易感到压力很大,学习效率也会降低,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不喜欢学习-没有动力-不学习-成绩差-自卑-更加没有动力”这样的恶性循环。

心理学上,有好几种incentive(动机):金钱、社会规定的道德、对惩罚的恐惧,还有一种由内而发的intrinsic motivation(内发动机,比如说好奇心)。一个学生一开始有这个内发动机,真心喜欢学习。但是家长和老师总是给他一些外部的动机,比如说表扬,物质奖励,还有用惩罚去吓他,长此以往,他的内发动机就很容易被这些外部的动机替代。如何合理平衡这两种动机,不滥用物质奖励和惩罚,这些是家长需要考虑的问题。

但是在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致的时候,家长的引导也不失为一种促进学习的有效方法。心理学上还有一个概念就是conditioning(条件反射),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任何动物都可以通过奖惩训练,学会指定的行为。对于人也是一样,奖励和惩罚这些外因会对他的行为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如果家长想要鼓励孩子学习,应该给予他正面的奖励,比如说一句赞扬,肯定他的努力,或者给他做他喜欢的菜。这种正面奖励比指责和惩罚都要奏效。而且这种奖励也讲究时间,比如说,不定时的奖励要好过定时奖励。作为家长,可以用这些辅助方法帮助孩子对学习重拾兴趣。

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帮助孩子养成对学习自发的兴趣。在现有体制下,考试固然重要,如果带着兴趣去备考,辅之以好的学习方法,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绩,更是宝贵的知识和技能。

时间管理

现在的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都特别宝贵,时间管理也成为了重中之重。

下面我会讲一下我对于如何合理利用时间的一些心得。

预习-上课听讲-复习

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始于好的习惯。预习-上课听讲-复习,这三步曲做到位,可以缓解很多考试之前的压力。

首先是预习。课前预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把知识完全搞懂,而是为了对这一课的内容有个评估,哪个点特别复杂,哪个点一看就懂。有助于你上课的时候有选择地集中注意力。人的注意力没法长时间保持集中,提前摸清了这一课的套路,有助于合理分配注意力。

上课听讲这个事情很多人都不以为然(尤其是大学生)。其实上课听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很多文字信息(纸质书或者ppt的信息)你自己串不起来,要让老师带你过一遍,帮你梳理主次,划划知识点。我学生物,因为我们课都讲的很深,经常有些东西认真听了一遍还不懂。我们大学可以带手机,我就每堂课录音,复习的时候针对笔记没记下来的查漏补缺(内地中学手机管的可能比较严,这个就算了)。

听课的任务就是划重点,搞懂流程和体系,在你搞懂之后可能不知不觉就背下来了。我认为上课不听讲是很不可取的,某些学神可能不听也行(比如我们班某位),但大多数人还是没那个技能的。不要想着之后可以补救,既然花时间上课了就尽力搞懂,实在搞不懂的再留着课下查漏补缺。

安排作业

如何安排作业顺序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初二的时候就摸出了这么一套适合我的方法。

  1. 给自己一个热身时间。一开始的时候,没进入状态,就写个中等难度,不需要太动脑的作业,比如普通的代数题。如果一开始就写高难度的题,效率会很低,也会打击自己的自信心。

  2. 安排作业的时候尽量文理穿插。让大脑文科和理科的区域交替着放松,有效缓解写太多同类型题造成的恶心感XDD。

  3. 抄写类型的作业不怎么需要动脑,写累的时候听个音乐,做抄写作业,可以稍微放松一下。Ps,我初二的时候经常要背古文,隔天就检查。我是个听觉记忆者,就自己读一遍,然后留着抄写的时候反复循环着听。有助于加深记忆。(记忆法如果有时间下次再讲吧)

  4. 写作业久了,人的注意力会下降,所以不要把高难度数学题放在最后,放在2、3位比较好。

  5. 合理穿插休息时间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喝点水,伸个懒腰,涂鸦一下等),但是要注意,不要被手机什么的带跑……

拒绝干扰

我以前小学初中的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所以受干扰比较少。但是到大学发现,拒绝网络的诱惑,还真是件重要的事情啊……(抹汗) 现在的初中高中生,写作业应该……还用不到手机和电脑吧。理论上,把电子设备放在别的比较远的房间,可以有效防止写作业分神。家长们也应该做个好榜样,别有事没事在孩子面前刷微博,看朋友圈,很扰乱孩子学习的情绪。 还有,我深有感触,一下课一放学,那段时间是学习热情最高的时间。如果不小心看了手机,马上就会失去那种状态,甚至一再拖延忘记学习任务。没有要紧事的话,避免看手机,马上开始做作业,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如果你已经不幸中招,开始没完没了的刷手机(其实就是进入逃避心理)……这时候开始学习是最难的,但是也只有最初几分钟最痛苦,一旦进入状态,你就会完全忘记手机的存在,这时候顺水推舟即可。千万不要奖励自己“多看一眼手机”,对于自控力差的人,那就是没完没了。 需要用电脑查资料的时候,也容易沉迷各种娱乐网站和贴吧什么的,一个办法就是把启动页上那个快捷链接删掉,确保启动页全是学习有关的网站,防止“手滑”。 (这是我的浏览器首页) 实在管不住自己就在浏览器上安个StayFocused之类的插件,在一定时限内锁住各种娱乐网站。包治各种下意识的手残行为。

规划复习

复习规划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方法,关键是要具有针对性,针对科目的难度、工作量、是否需要密集记忆等等来设计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我的方法有:
  1. 难易结合,避免某一天集中复习一堆特别难的东西。

  2. 长短结合,某一课东西多,就和东西少的一课放一起。

  3. 尽量避免密集记忆,因为你一天背不了那么多东西。最好要分散开,每一天都背一点。如果要大量记忆的话,最好早点开始背……

  4. 背完了记得花一点时间过一遍你之前背的,不然考试的时候又忘了。结合“反向题海战术”有奇效(可以刷自己写的题——下次会讲)。

  5. 要遵守制定的计划,但是也可以灵活对待,每天规定复习的总量,但是内容可以灵活搭配安排(我复习都超随性,看心情复习某章)。

这个表格我每年考试季都会做,目的是直观地分配复习内容。每一个方格都是一个课时的ppt,数出总量,然后除以复习的天数,可以得到每天需要复习的总量。然后每天复习完的课时就在这里用颜色标记出来,可以很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进度。

碎片时间的合理应用

合理利用碎片时间也是高效率学习的一大杀器。我举一下我初中的例子: 当时放学后,我爸开车到学校接我回家。路上经常堵车,我就在车上写几何证明题,因为几何题比较注重找到好的思路,看了题之后可以闭目思考一下。我经常在进家门的时候就把最头疼的几道题攻克了。 还有,我早晨一起床就听英语和古诗词,这样可以在收拾洗漱吃饭的时候复习一阵子。而且我这种听觉记忆的人,早晨听的东西很容易背过,当时我妈给我放很多英语诗歌和演讲词,还有莎士比亚,导致我现在动不动就背一大堆“She should have died hereafter; there would have been time for such a word. Tomorrow, tomorrow, and tomorrow”这样的东西(这个出自麦克白)。 当初不理解的艰深原文,也在咀嚼了10年(又上了莎士比亚课)之后终于明白了含义。。所以还是挺有意义的。

梳理知识框架

要想学得明白,梳理知识框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根据科目内容,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
  1. 树状图:适用于生物这种概念多而且分层级的学科。(这是我大一背生物分类时做的)
  1. 时间线:适用于梳理历史大事年表。

  2. 流程图:解题思路/整理因果关系。也可以用来画化学反应,比如我某年读了一门生化课就是这样的节奏。。

  1. 表格:比较万用,比如说整理好几个事物的对比。
  1. 各种其他图,能画出来的都算。可以画形象一些的图帮助记忆。

为什么要自己梳理?

很多时候教辅书上也给这些整理过的表格和框架,但是我还是坚信,自己一点点做出来的东西,是无可替代的。因为你在找知识点的时候,会不经意间复习很多邻近的东西。而且自己做出一个好的框架,意味着自己对这部分知识已经理解透彻,这个是看别人的东西无法得到的。 自己翻书查资料,这是一种主动学习,与被动的看书不一样。要想复习得透彻,必须要尽可能地主动学习,开动自己的思维。 做完一份庞大的图表,打印或者手写下来之后,会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成就感,助长学习兴趣。我当时把自己做的图表都拿透明胶带粘在书桌旁边的柜子上,时不时看一看,有助于巩固记忆。 我今天分享的主要是如何培养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如何规划学习时间、整理学习内容。我觉得我说自己的方法,可以是一种抛砖引玉吧,重点还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其实我想说的还有很多,时间关系,今天的分享就先到这里,如果大家喜欢的话,我近期还可以做第二部分,有关我自创的记忆法和一些考试的技巧。 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

其它分享点滴:

自律和自控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尤其是在香港和国外的大学里,老师很少告诉你做什么,学霸依旧是学霸,学渣。。可以很渣。 尤其是手机依赖症,我认识好几个同学都是复习的时候因为这点被拉低了效率。。尤其是现在很多软件和游戏都是为了一点点蚕食用户的注意力导致其迷恋而设计的。。比如说微博朋友圈的那些无限下拉刷新功能,还有游戏里的限时任务、领体力等等。很多公司都是雇心理学家去设计这些注意力陷阱的。 关于刷各种微博、朋友圈,经常看很多碎片信息,会让人心情浮躁,负面信息多了甚至会变得心理阴暗。。真是太分散注意力了。但是我们都对信息有着谜一般的执念,这也是信息时代我们新面临的问题。这点对成人也适用。

Q&A:

Q1:请教然然:之前见过你在妈妈引导与陪伴下,坚持钢琴练习的文章,现在即便功课繁忙也常见你用“工笔手法”细描漫画人物且更新速度 很快,同时港大的教学是全英文这个压力外人都很有听说……你作为一名“各学科学霸”,是如何平衡时间分配的呢?我家孩子在读初一认为学习压力不大,各种特长暂时没有放弃,孩子成绩中等偏上,可是明知特长对未来有益的儿子会时常抱怨,学期末作业时间冲突!学校文化课老师也建议初二停掉所有特长,努力冲刺2中、58中!拜托然然建议。
A:特长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入门阶段,家长是让孩子试一试的心态报入门班,看有没有兴趣。入门不但艰苦,而且还未必是孩子真正的兴趣。如果孩子没兴趣,这个“特长”会成为他的压力。 二是已入门,提高阶段。这个时候孩子就知道这个特长他到底有没有兴趣,如果有兴趣,他完全有能力把特长发展成爱好。从事爱好的时候可以得到放松,是对学习压力的缓解。进入初中阶段,特长应该由泛转精,要适当取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坚持下来。 备考时固然需要全力冲刺,往往没时间从事爱好。但是平时,可以用特长来替代一些娱乐项目。即使是初二初三两年,孩子也不能闷头一直学,还是需要调整心情。如果没有一点调剂,压力会非常大。有一个爱好可以让孩子的日程松弛有度。特长要么是陶冶情操的,培养对美的体验,比如书法,乐器,美术之类,要么是打球运动之类,这些都是疏解压力的有效方法。爱好不但防止孩子成为一个做题机器,在之后的人生中也是宝贵的财富。 特长太多和太少,都不是一件好事。特长太少不利于缓解压力。特长太多也挤压学习时间。您孩子的情况可能是后者,特长不必全部放弃,保留一个最喜欢的就可以。
Q2: 使用这张表是如何安排复习的?我还想再听听。
A:这两个表格,代表两门课,里面每一个格子都代表一课时的内容,(黑色的是空白或者不用背的课时),可以把这些格子的内容平均分配到复习的每一天,复习完了之后用颜色画出来。 比如说两门一共有40格,然后有10天复习,所以一天看4格的内容即可。 这个的原理确实是量化需要复习的内容,这样比较直观而且容易执行。 这个表格也不是做复习计划的唯一方法,关键是自己要给自己设计一个适合的方法,并且严格执行。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