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o Foan
从事教育工作19年 | 家有15岁男孩 | 最幸福和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跟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

2018-11-03

指点迷津 | 到底要不要上辅导班

他人经验只是一味药引,真正的处方,永远在每一个家长的手中。要及时换方、变量。

全文5231字,预计阅读时间17分钟。

答疑解惑

分享到微信

博鸿注:2016年12月29日晚7:30-9:00,在职一线优秀教师,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青岛市教育教学管理先进个人——张老师(公众号:涛拂岸)在博鸿家庭教育沙龙微信群为大家分享教育、教子之道。

群友们大家好!

感谢博鸿教育平台给我这个机会,聊聊教育的那点事。

我从事教育工作18年,家里有个13岁男孩。最幸福和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跟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我年龄上应该与很多家长差不多吧,所以应该不会有老教师的那种代沟。

我们家的育儿观——最好的学习是读书,最棒的娱乐是锻炼。

最近常听说的话:“孩子多大你多大,你跟孩子一样大。” 后来我又加工了一下:“孩子多大你多大,你还不如孩子大。”

今天我把自己想说的东西分成以下几点:

1 应不应该让孩子去辅导班?

近年来很多家长都在纠结和矛盾。

说实话,我1998年刚参加工作时,极少遇到这种现象,有个别的辅导班,也不是很盛行。但现在,成了教育的一大产业,有的公办老师下海专门做了辅导班。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实际上辅导班在各个国家各个时期都存在,既然存在,就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我在美国待过,去过欧洲、亚洲一些国家,辅导班都有,最厉害的当属韩国,他们的学生下午2、3点也就放学,之后大部分都去了补习班。他们也很痛苦,也在挣扎。

我觉得不要议论他们好与不好。我们家长能做决定的就是咱们自己去不去。

中国人喜欢跟风和抹不开面子的毛病也显露出来,别人家孩子去了,我们不去就吃亏了。老师让去,我们不去,会不会得罪老师。

在这里先表我的态度,我让我自己孩子去学科补习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目前没有,压根不需要。将来或许可能有,也最多就是选最弱的一门,而且是让他去体验一下而已。

周六,有围棋课、画画课,美国老师在线英语。钢琴排在了工作日放学去。周末,至少保证完整的一天,是我们全家的Family time 和Downtime。

2 只有孩子自己知道需不需要去辅导班。

去不去辅导班?

首先要搞清楚我们需要他做什么,也就是需要他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我给补习班大致分了一下类别:

① 看护型

有的家长自己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又觉得让孩子放假自己在家不放心,需要有个机构帮忙看孩子、提供午饭。

正好附近有个类似机构能提供这个服务,我们主要考察他们的环境和人员的素质,就不要要求他们能不能给补课了。我个人的感觉,补课也就是帮着做做题完成作业而已。对孩子的学习起不到什么帮助作用。

这种类型的一般出现在小学段,我们做家长的尽量不要让这种看护型的教孩子学习,我自己也经历过这种托管班,看到问题立马就退了出来。

② 兴趣培养型

对于兴趣培养型的,不用多解释,咱们讨论的重点不在这里。

③ 补课型(辅导班)

一上初中很多家庭就面临要不要上辅导班的困惑。一方面是家长——觉得功课门类多了,每个孩子适应的周期长短不同。

有的家长又担心孩子学得吃力,担心成绩掉下来而主动提出给孩子加“拐杖”。一方面是有的孩子自己不想出力或者学习已经产生了困难,又没有地方寻求帮助,只好更多的选择了求助于辅导班。

各种类型的辅导班为了生存,肯定要夸大宣传效果,有的学校的老师们为了自己班学生成绩不要太差,也希望辅导班能辅佐一下。这些都无可厚非。

基于以上原因的分析,我建议我们要理性的看待辅导班

不要被蛊惑,我在学校里经历过的拔尖的学生,有半数是从来不去辅导班的,也有去的,我们老师也好、家长也好,都是外人,因为没有比较没法说到底管不管用。

但是不要忘了,有一个人是很清楚的,也是最清楚,最有发言权的——那就是,您自己的孩子。

要不要去补课,问孩子。补课有没有效果,问孩子。做加法还是减法,先跟孩子商量。总之,孩子的学习,首先是他的事情,家长不要越俎代庖的想当然、操之过急。

有时候,我们还真的需要有那种面对孩子成绩有波动的阶段,让孩子自己经历学习的起伏,让孩子自己体验成功和失败的教训,远比总是考一个高分要重要。

如果当下孩子有足够的精力,喜欢多学一点,那就报上一门看看,他说好,可以继续。但是这种好,尽量不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更不要抢跑,我向来鼓励学生自学,但不是跟着辅导班糊弄的上一团课,要注意,自学和听老师先讲一遍效果是不同的。

说白了,提前上课就是满足了一下恐慌心理,等到真开学了,恐慌没有了,新鲜感也没有了。没有足够的休息,就没有旺盛的精力。陀螺一样被赶着的学习只会让学习效率越来越低。

我也知道,被逼着上辅导班的家长大有人在。很多情况下就是表明家长自己的姿态:我出钱了,学不好是你的事。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有定力,病急了不能乱投医。即便心里真有点慌,也不能太漏声色,你都慌了,孩子能不慌嘛?

3 孩子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的需要到底是什么?孩子的学习问题出现在哪里?

但是每次和家长谈论这个问题,家长就脑子大。想不明白也没有怎么去想。

先从病因入手,搞清楚病因,我们在寻找药方的时候,就能客观。而不是成绩一退步,就找老师,上辅导班。

我们家长都知道发烧不能乱吃消炎药,因为发烧的原因很多,这个道理跟学习的问题是有可比性的。初中段的孩子,有时候还真不是学习能力的问题,很多非智力因素的心理问题都会影响学习的劲头。

例如:与同学关系、与某一科老师的关系、男女生交往出现情感的波折。有时候就是一次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孩子没有准备好而被老师轻视,就能引发孩子的上课恐惧心里。如果真的是不喜欢这个老师,请孩子在班里寻找一位可以下了课聊聊学习的同学,及时补上当堂的漏洞。

要善于向身边的同学求助,我也呼吁家长们,把自己包的过紧,其实就是不自信的表现,越是愿意和别人分享的学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素养锻炼的越好。

对于那些上课不听的孩子,我向来的意见是,坚决不能去补课,他在学校里不听,周末去了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种钱和时间不能浪费。

对于当下的中考,基础和记忆性的内容多,所以多倒腾几遍,孩子自然就眼熟记住了。但是对于未来的高考,考察的可是能力和思维,如果我们现在被迫将眼光过早的降低到中考标准上来,孩子进了高中就跟不上。

每当我们纠结的时候,别忘了要多问几遍自己,我们到底要看几年?

如果从来没有上过辅导班,又担心不去会不会吃亏,我的看法是,那就请孩子自己选报一门去体验试试。

但不要让孩子觉得这个班是为了提高孩子成绩的,只要让他觉得就是为了去体验一下辅导班有没有效果。那里的老师跟自己的老师有什么差别,让他带着问题和思考去上课,效果自然也就有了。

每次上完课,如果我们的关心和对话能跟得上,也能起到效果。反之的话,孩子去了就是跟同学见面了,应付我们。总的说来,不排斥,不要让孩子觉得我们成人的世界处处是矛盾和谎言。不盲信,因为那始终不是孩子学习的主阵地。

4 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我在孩子小学阶段,几次扮演过跟老师唱反调角色的家长,他的班主任认为,全班就只有我不管孩子学习。并且,当众跟孩子说过这样的话。他的班主任还警告我儿子,就你的妈妈跟别的妈妈不一样。

我听了儿子的抱怨后,给他打气,就因为妈妈从来不管你的学习,你全靠自己,将来,你也会发展的比别人好。

这么说吧,当时他的老师都很烦我了,我是老师,却还不配合他。我因为自己心里有数,知道学习是件循序渐进的事情,不能第一脚踩进考试泥沼。

我对家长还有个建议:不要总让老师上课多提问孩子。似乎这成为了家长对老师的最重要的诉求,其实根本没有必要。貌似老师关注了孩子,那只是表面上的,我也经历过很多孩子就是不愿意被老师提问,一提问就紧张,搞得都不会正常思考了。回答不上来很丢脸,下面的课都影响情绪。

还有的孩子就愿意上课表现,遇到问题总快速举手,其实自己没有完全沉浸下来深入思考。如果课堂外的功课做不够,这种课堂提问就是浪费时间甚至灾难。

什么是课堂外的功课呢?

就是我们家长要告诉孩子,上课有的时候需要静心思考,那是属于你自己独立思考的宝贵时光,不要什么都和前后左右议论,你们只能讨论到2,你自己其实可以想到3或者4。

对于老师的提问,思考到位即可,有的时候老师只是想要个气氛。实在没人起来回答,你可以做那个拯救尴尬的人。但是,我还是希望你在这一天下来,能有那么两节课是能够主动举手的,举手一方面是为了证明你会,老师叫不叫你都会,让老师对你放心。

另一方面,即便我们不能确定自己答案是否正确时,也可以为一些难题贡献智慧,或者叫贡献思路。我们在同一个教室跟那么多不同想法的同学在一起上课的价值,也主要在于此。

要知道,贡献思路远比贡献一个答案要有价值的多。因为,只有说,才能想。当你主动贡献思路的机会多了,你获得的方法和思路也越来越多,久了,这就叫学习的智慧。

我们不能总在表象上去批评孩子,孩子的思维水平其实到了,就是等待我们去点燃。

我还有一个观点,孩子在校表现怎样,根本用不着问老师。问老师也是白搭。老师的精力往往就是被那几个问题学生给占用了,而问题学生根本不是老师单方面能教育好的。

我们老师有时候很难发现课堂上孩子的思路跑了,不可能每时每刻的监视到40多个孩子。家长会老师再怎么认真准备,也只能是泛泛的谈一些表象上的问题,实际上管用的招数不到五分之一。

所以,我从孩子上小学第一天开始,就几乎没有主动问过老师,有时碰上了就是例行公事的问问而已。因为我知道,家长要想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就得靠自己,不用他人转述。

当然,怎么问,问的策略很重要。

例如:

  1. 你今天在校表现怎样?NO,不要问。 换成:今天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可以跟我分享?
  1. 你写完作业了吗?NO , 换成:你的作业是什么?

尽量不要查孩子的作业记录本完成了没有,这事我从来不干。我对孩子记忆力的训练就是从复述作业是什么开始的。

这样,你就知道孩子有没有认真听老师布置作业。训练孩子听的能力相当重要。当孩子在讲作业的时候,我们可以追问很多问题,比如,这是什么学习内容,课堂上发生了什么。当孩子面对你的问题都能讲出来的时候,你也就能判断他上课听讲是否专心了。

有的孩子考试前总生病,考完试就好了。于是有老师就会挖苦,逃避考试。对于上初中和高中的孩子,真的需要一个好身体。

很多孩子考试之前生病,因为担心考不好,免疫力自然会下降。这不是装的,千万不要跟着老师起哄说孩子逃避考试。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不要强,往往都是大人的不正常要求,让孩子觉得自己努力了也就这样,我考80你也不满意,我考90你还不满意,家长永远不满意,那还不如不干算了。这就叫俗称的破罐子破摔。

我的分享先到这里吧。谢谢大家。

最后一句话共勉:他人经验只是一味药引,真正的处方,永远在每一个家长的手中。要及时换方、变量。

群内家长答疑

学生家长: 我孩子回家后时间控制不太好,他觉得家里又是手机又是电视,诱惑太大了,他自己说想去个写作业的地方,不会了有老师专门辅导。我这几天一直在想,去不去呢?

张老师:时间控制不好的原因往往是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面磨蹭。我建议孩子不要封闭在一个房间里学习,完全可以敞开在客厅的餐桌。手机什么的让全家人都放进一个手机盒子里面,学习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要出声。步骤要一步一步的来,先解决干扰的问题,再解决学习困难的问题。

学生家长:老师好!请教一下,我孩子每科都报了辅导班,是不是不正确啊?

张老师:每科都报确实不善良,都没有一科让孩子找到自信吗?我前阵子给一个家长出主意,就是这学期让孩子自己做个减法,硬逼着孩子自己挑一门课不上辅导班。反馈回来的就是:就这门课成绩还保持,其他的都不怎么样。

学生家长:您好,张老师!孩子学习动力不足,怎样能更好的引导鼓励他呢?

张老师:要想督促孩子学习,最好的示范是父母自己。把读书、书里的故事和人物经历讲给自己的孩子听,比咱们自己那点说教管用多了。我成天给孩子讲富兰克林的故事,他已经会说了;饭桌上我给孩子讲叔本华的故事,他就会问哲学是什么;

学习的素养是一点一滴熏陶出来的,我真心觉得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感谢这个孩子降临在这个家庭,让我们进步。

经常要感谢孩子。比如:他的英语书上那些单词,我们看见陌生的,就赶紧惊呼:哇,这个你也学了,我还不会呢!

学生家长:我们这里很多孩子小升初的暑假就开始超前学习物理,当然学校里没有要求,但是培优机构就大力鼓吹中考的元调在初三上学期期末,重点高中的名额就确定下来了,那时学校里的物理都没有上完,所以我想问问有必要先在外面学物理吗? 我本是秉着快乐读书一直没有让我家孩子培优,不过成绩到了初中确实成了中等生(老师各种暗示出去补课)

张老师:我坚决反对跟着老师提前学,永远支持孩子自己看书自学。机构的目的就是经济效益,学习的前半段,什么辅导也不要有。当出现问题时,在后半段上可以有适度补充。仅此而已。而且,必须是建立在你能确定孩子上课坐得住听讲的前提下,才可以报班。

所谓的中等生的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要是都想当第一名就能第一名,这个世界就神奇了。我们的脑子里先清洗一下排名的困扰。洗不掉的话,也不能表露出来。孩子的学习总是带着累赘,是没有成就感的。而这个很重要!

学生家长:老师您好!孩子记忆力不好,不愿意背书怎么办?只要是需要背的都不怎么背。学习成绩中等。初二了。

张老师:关于训练记忆力,我关注的很早。所以孩子几乎不在家背语文课文,也能8、9不离十。您非要让孩子一字不差的背过,我觉得就是让孩子痛苦。我见过一个妈妈看着孩子背课文,半个小时背不过。太紧张了。

初期的学习,不要强调一字不差。关键是理解意思。

到了复习的阶段,他自然就知道标准答案是什么,要考个好分,就需要完善。一竿子捅到低。孩子就认为你就只关心我的分数。

所以这才需要我们的父母角色啊,我们就要扮演可爱的角色,让他知道家里有温暖,家里有力量帮到他。

比如:孩子让我检查背课文,我知道有个别表达不太习惯的字句,就告诉他,这个作者的表达有些另类,不要太纠结。关键的几个地方稍微多看几遍就可以。我们心里的那个调调是坚决不能倒的。一旦倒了,孩子就抓瞎了。

学生家长:老师,孩子对手机游戏特别上瘾,怎么引导比较好?我绞尽脑汁他还是爱不释手,是偶尔给他玩玩还是坚决杜绝一次不给?

张老师:在家里,多跟孩子用他的朋友谈话的方式对话。他就不觉得我们总在找毛病。我们跟他的立场一致了,他就愿意跟我们分享快乐和痛苦,问题自然就表露出来了,包括手机问题。

告诉他,我们自己也看手机上瘾,大人也有瘾,他那个都正常。咱们一起控制时间互相监督。他一般都会同意。实在想用手机,就拿出来,没事,不会影响学习。只要到时间收起来。你越是看的紧,他越是非要偷偷干。

在你眼皮子底下玩,总比背着你玩要放心一些吧。有些事,如同夫妻关系一样,都需要慢慢的炖。

定规矩在先,超时几次以上,手机暂时被收回保管。

分享到微信